无论是公众号还是母众号,内容为王这条法则还是能够横行霸道。当然同一堆内容放在不同的渠道,需要修修剪剪,让内容去适应渠道,以取得最大化的效果。
有些人做公众号的内容比搬砖还痛苦,每天体能透支,榨干脑汁,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。
其实搬砖也要有技巧,不转变观念就只能愚公移山。要想让公众号内容有更大的威力,下面两个关于微信内容的思路,我觉得可以参考下。
首先,微信是移动端产物,主要服务于碎片化时间,浅阅读、多互动才是王道,所以它的内容消耗要求轻松好玩有趣,太严肃你就死翘翘了。所以,把公众号当做专业媒体来做,做到蛋蛋碎掉也干不过漫山遍野且高精专的内容客户端。公众号更应该满足使用需求,而不是阅读需求。也就是说,做微信公众号的目的应该是服务,而不是阅读。
况且,公众号本身在内容展现上天生残缺,很难把海量内容组织成一个体系,只能每天供应零零散散的快餐内容。反而在服务功能上如客服、技术开发等等有很大的发挥空间。所以,好好地在服务上花心思比较不容易被取代。
内容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概念,它不仅仅是文章,还有图片、音视频和游戏、工具等等。简单来说,在公众号上,所有你看的、听的、玩的、用的都是内容。
所以,微信上的内容可以这么尝试
公众号的素材库就是一个存放内容的地方。而这个素材库不应该成为一个仓库,而应该成为半个客服。
很多人都会围绕公众号问各种各样的问题,其中有些问题重复是非常高的,素材库里面首先要存放这些重复度很高的问题,设置自动回复。也就是说,FAQ的内容都要在包含在素材库里面。
功能性内容主要指的是一些实用工具,这可以在微信菜单里面长期存放。最常见的就是各种查询和计算,查天气、查路况、查航班、计算投资收益、计算房贷车贷等等。接入这种工具,可以让你的公众号更有用,可以很好地弥补推送内容的不足。
功能性内容让公众号变得有用,粘性内容让公众号变得有趣。常见的增强粘性的内容就是各种小游戏、测试问卷,让人来了有东西玩。
粘性内容和功能性内容不能仅仅是接过来就可以了,应该对这些内容进行一定的改编,或者完全自己设计,其中要包含品牌形象,而且要发挥它们的营销作用。例如可以用小游戏来做活动,玩游戏赢奖品。
前面提到过,微信的技术开发空间是很大的,经过一定技术开发的公众号可以变成一个很智能的东东。例如信用卡的各种账单提醒、航班提醒、定期红包奖励、多客服功能等等,贴心、自动化,让粉丝产生深深的依赖性。
更上一层楼
如果编辑这一块有足够的劳动力,或者有点闲钱在手,往以下两个方向走会让你的公众号爬上一个新的高度:
对你的内容进行细分,做成特定的品牌栏目,这样可以大大增强可信度和权威度,而且会让人觉得你的内容供应链很强大。例如,APP每日推送会有每日技巧、社区趣事等等。
就是让粉丝或者行业专家为你贡献内容。做的比较成熟的,自己的内容和外部贡献的内容应该各占一半。接入外部人力资源,是做大做强的一个转折点。
最后弱弱地唠叨几句:
新媒体内容,除了一切媒体内容的要点要把握外,还必须在撰稿、组稿前,考虑其使用性。用户读完之后,下一步行动也要满足。
所以,内容引导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。从你的粉丝关注你的那一刻起,你就要一步步引诱他,让他想要更多。引导是没有终点的,因为你的转化路径是一个个循环,有了第一次购买, 还有会第二次、第三次……第N次,总之要让他在那些转化循环中来回转悠。
我们关注公众号,无非是因为有利可图,除了直接的物质利益,还可能是因为这个公众号能够取悦自己或者教育自己。然而做公众号的最终目的不是让粉丝喜欢你,而是要跟粉丝进行利益互换。所以,你的内容,无论是明着来还是暗着来,都要想办法让粉丝掏腰包。你的内容,要牢记目标,笑里藏刀,把流量往生意场上导。公众号中的内容,是直接作用于用户的,而不是聚拢眼球的花瓶,所以尽量不要在微信上卖广告,这门生意划不来。
via 张飒的博客